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共济失调属于 “痿证” 范畴,有着独特的认识与解读。昆明康瑞医院的宋军主任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治疗工作20余年。融合中西医学精髓,专注于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疾病的综合治疗,在中西医临床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下面,宋军医生将为我们深入剖析中医对共济失调的看法及其病因。
昆明康瑞医院中医科的宋军医生表示;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经络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济失调的发生,首先与肝肾密切相关。肝主藏血,主筋,肾主骨生髓,若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就如同树木缺乏滋养而枯萎,人体的肢体也会因肝肾不足而出现运动不协调、震颤等表现。长期的劳累、久病耗损、年老体衰等都可能导致肝肾之精逐渐亏耗,使得筋脉失于濡润,关节活动不利,进而引发共济失调的症状。
脾胃功能失调也是重要病因之一。宋军医生介绍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无法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四肢百骸得不到滋养,就会导致肌肉瘦削、无力,肢体运动的力量和协调性都会受到影响。饮食不节,如过食生冷、肥甘厚腻,或饥饱无常,均可损伤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为共济失调的发生埋下隐患。
此外,昆明康瑞医院的宋军医生指出;气血不足在共济失调的发病过程中也起到关键作用。气能行血、生血,血能载气、养气,气血相互依存。当气血亏虚时,经络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会导致肢体麻木、动作迟缓。气血不足可能源于先天禀赋不足,也可能是后天调养失宜,如长期失血、慢性疾病消耗等。
昆明康瑞医院的宋军医生表示;从中医的病因病机来看,共济失调还与外感邪气有关。例如,感受湿邪,湿性黏滞重浊,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使肢体困重,运动不灵;若兼夹风邪,风性善行数变,则会使症状表现更加复杂多变,震颤、抽搐等症状可能加重。
宋军医生强调,中医治疗共济失调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滋补肝肾、健脾益胃、补益气血、祛风除湿等方法,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平衡,以达到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疗法,疏通经络气血,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中医在共济失调的治疗中,从根源上探寻病因,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思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挑战。
宋军医生是昆明康瑞医院中医脑病科主任,中医脑病科首 席专家,康复医学科主任,解放军第322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原主任,云南省神经精神专业委员会委员,神经调控中心副主任,师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周衡教授。
宋军主任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治疗工作20余年。融合中西医学精髓,专注于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疾病的综合治疗,在中西医临床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受邀到许多医学研究所从事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疾病治疗的研究。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2医院和脑科康复医院任职,一直致力于研究中西医结合对于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推出和完善了“中西医辨证分型诊疗体系”治疗脑科疾病的特效方法,从而消除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和惰性,且其疗效显著,使众多脑病患者重获健康。